书评 | 打开文本,探寻《花团锦簇》里的“深意”

时间:2021-02-23 16:43 公众号:长江文艺出版社 阅读:579 次

最初读郭楠的小说,是在我做《收获》杂志排行榜初选工作的时候。她的一个短篇,主人公是一个名字叫理查德的外国人。我平时做编辑工作,要看的稿件非常多,出于工作原因,有些稿子难读也要读完,而且,我接触到大多数的稿件都是难读的,难读有几种,一种是艰深晦涩,一种是语言五光十色,满目修辞,还有一种就是乍一看不起眼,但篇幅巨大,题材宏大,不看到最后无法判断其真正价值。这几类作品的挑选过程令人十分疲惫。郭楠的这个短篇让我感到轻松许多,首先,她的语言非常容易进入,其次,她很注重人物、故事、情节这些传统小说具备的点。她会想着如何让小说有趣。我想,郭楠是为读者写的,她没有去写人看不懂的东西,也不雄心勃勃,急于在小说中展露自己的野心和才华。

惊喜发生在我读过这个小说之后,我发现这个小说想要表现的并不像表面的叙述那样简单。小说看似写的是理查德在中国的一些经历,外国人看中国,隔着一层既有的观念,这观念可能是好的,也可能是坏的,理查德对中国的印象是好的,而且非常好,好得也很简单——体面的外表和国籍让他很容易找工作,有钱花,也受女人欢迎。这是一种很朴实的好感,源于自己感官的快乐,小说中写了他几段与女性的交往,其中有一段有些不易察觉的不顺利,但他并未深究,只是不久之后,突然因为小区里的狗叫开始厌恶这里——他原本有好感的中国都市。

小说非常好读,似乎也很容易让人觉得是一篇走马观花的作品,看着有意思却没有深意,其实不然,在我读完小说,几乎要跳转到下一篇的时候,我发现郭楠藏了些东西在这小说里,我险些没有发现,但它又分明在那里,就是理查德那一段稍稍不顺利的感情。事实上,他与那个中国女人之间险些发生了爱情。而最终没有发生,正是因为理查德对中国的人与事浅层的、观念的、停留于官感的认识,“爱情”的可能是无法建立这些表层认识上的,因此双方都没能多走出一步,而那种光芒的一闪,是人性中美好、珍贵的礼物,理查德的苦恼来自于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使他产生的困惑,犹疑,以及对失去的不安。他最终也没有了解中国,也没有真正了解一个中国女人,让他感到烦恼的不只是狗叫,让他离开的原因更不是狗叫和与狗主人的纠纷。认识到这一点之后,我认为郭楠是一个很难得的作者,她并不轻易展示自己的观点,而很巧妙地将它融入小说之中。与我平常所接触更多的一类稿件相比,它们急于输出观点,情节和人物简单苍白,却更为评论家和编辑们注意。我之后便取得了郭楠的联系方式,也对她有了更多了解,她已经写了很长时间小说,我向熟悉的一些编辑朋友询问,是否知道郭楠这个人,后来得知她这篇小说曾遭遇退稿,我感到惋惜,这篇小说并不是在讲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的见闻故事,却因为一些人物和场景的特殊,夺取人的眼球,而容易这样被人简单地理解。

大约半年之后,我们杂志发表了她另一个中篇小说《海上列车》。这个小说遭遇了《理查德》那个短篇同样的问题,对于这篇小说的评价两极分化,说好的人并不如说不好的多。私下里有朋友问我,这篇小说有什么好,我问对方觉得有什么问题。几位朋友提到的有些相似之处,比如,写了几个奢侈品的牌子,写了几处昂贵的消费,虚荣、矫饰的人物,这些令他们印象深刻。我很诧异,因为这与我的感受天差地别。《海上列车》对两名女性的成长过程描写得十分细致,少年时的家庭、性格,具体而并不枯燥,言语间透露出作者对人物深层的理解,而这些塑造在她们步入中年之后,不同的境遇、不同经历造就的生活中也一直发生着作用,小说连贯性很强,她们重逢的过程看似平淡琐碎,却极其精彩,郭楠十分耐心地将人物的矛盾藏在深处,有迹可循,让人无法察觉,最后突然的爆发,也毫不夸张,却又耐人寻味。我很遗憾很多读者并没有看到这些,这正是作者的用心之处。我想,现在的小说太容易被“归类”,稍稍有了某些鲜明的特征,就被归到一类去,这不是一个好现象。

《花团锦簇》

郭楠 著

2020年10月

长江文艺出版社

内容简介:繁华的岛屿都市,海风携带着热带植物馥郁的香气。年轻的男留学生结识了豪宅内深居简出的太太;学艺术的女子恋上出身名门、家庭美满的大提琴家;投资房产的家庭主妇遭遇丈夫与芭蕾舞者的出轨;移居新加坡的官太太全力营造幸福美满的生活假象……人与人之间纠葛重重,仿佛一个纷红骇绿的迷宫,锦簇花团下,藤蔓交织,心机算尽,最终每个人却又不得不独自找出口。

很快,我们杂志又发表了郭楠新的作品,长篇小说——《花团锦簇》。我上文所提到的优点,同样在这个长篇中得到了体现。但与此同时,对于这个小说依然有一些质疑,或许因为篇幅巨大的原因,作者对文本的控制不像之前对短篇和中篇那样强,因此,我也终于看到了作者语言上的一些缺点,比如冗长的缠绕的修辞,我想,作者很难做到随时牢牢控制自己的写作,所以一些语言上的问题会在篇幅长的时候不经意地被带出来。作为一个编辑,也是一个写作者,我认为与虚构能力、叙述能力相比,语言上的累赘几乎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,只要作者注意到,保持警醒,它很容易被解决。我也更加确信,大约是这样一种外包装,令一些之前的读者没有发现郭楠叙述上的好,她所用的心,她的虚构能力和潜藏文本之下的线索。其实对于郭楠的小说,不用评价太多,它一定是好看的,大部分人都能看到她的“好看”,而只要再仔细一些,也不难发现其中的“深意”。现在能将两者兼顾的作者并不多见,郭楠是其中之一。


点击收藏小提示:按键盘CTRL+D也能收藏哦! 粤ICP备2021019541号